3月1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以下簡稱聯盟)、金融壹賬通在北京宣布發起成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
此舉被業界視為將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的緩解中小企融資難的問題落到實處,順應銀保監會、財政部出臺的具體政策,金融扶持中小企業的有力之舉。
據悉,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有關領導們出席,同時吸引了50多家國內外大、中、小型銀行、外資銀行的高管,以及百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40多家主流媒體共近300人參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原遼寧省副省長、原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劉克崮、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張競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副巡視員李忠娟、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黃寶新、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主任葉望春等領導在會議上發表致辭與主題演講。
傳統供應鏈金融難題多 中小企業融資再遇窘境
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有數據顯示,90%以上都是中小企,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 70%以上的科技創新,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但超40%的中小企遇到融資難問題。
中鐵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健民在會議上提出,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體量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銀行面臨風險高、成本高的現狀,所以“不敢貸”、“不愿貸”。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融資貴、下游融資難、上下游采購難以掌控情況,整個供應鏈效率低下;核心企業下游經銷融資依賴傳統控貨、抵押,超6成以上二級以上供應商無法獲得銀行貸款資金壓力大,周轉慢;銀行信用難穿透,下游經銷商風控難題無解,小銀行無專業風控技術與系統,陷入“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的窘境。
科技顛覆傳統供應鏈金融 四大亮點彰顯價值
會上,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黃寶新提到,信息不對稱是阻礙供應鏈金融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平安集團一直希望通過領先科技來打破傳統金融機構在供應鏈金融中的信息隔閡。金融壹賬通作為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的重要承載者,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和突破。
針對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痛點,葉望春提出了新思路:利用創新科技,顛覆傳統供應鏈金融,突顯四大亮點:連接、互信、穿透、生態,構建全新的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第一、多方連接,打破信息孤島,構建智能供應鏈平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將借助金融壹賬通的云計算技術優勢,實現數據連通和共享,將7成多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納入供應鏈信用體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在會議上指出,工作委員會將率先幫助協會內超20萬的中小企業納入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第二、多維大數據風控結合區塊鏈,智能交叉驗證,確保信息真實可信。由于中小企業發展不成熟,各方面還不完善,難以“自證”與核心企業的關系,而傳統的紙質單據、手工操作也給銀行校驗信息真假帶來挑戰,存在重復融資的隱患。金融壹賬通針對這些弊端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首先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鏈上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其次,通過多維大數據實行交叉認證,解決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瓶頸;再將區塊鏈零知識認證運用于IFAB貿融平臺,銀行實現信息交叉驗證,有效防范重復融資,構建全體系貿易互信網絡。
第三、運用區塊鏈實現信用多級穿透,惠及大量中小企業。傳統模式下,銀行僅將特大核心企業視為供應鏈核心企業,眾多大型企業及其鏈屬企業分布較為分散,當地銀行、中小銀行很難驗證上下游企業的貿易真實性,再加上中小銀行風控能力較弱,融資風險高,超過70%的中下游企業無法獲得融資。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金融壹賬通供應鏈金融副總經理莊海龑介紹到,通過區塊鏈技術,電子憑證支付可實現自由拆分流轉,實現核心企業信用多級穿透。再加上全鏈條智能風控,構筑真實交易背景鏈條,將核心企業強信用層層傳導至供應鏈的末端,將7成多原先無法覆蓋的客戶納入供應鏈信用體系,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
第四、打通境內外貿融平臺,構建多銀行服務多核心、多上下游的“N*N*N”的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金融壹賬通打造的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可以連接海外和國內貿易平臺,鏈接海外大型核心企業及國際銀行、國內海量出口中小企業及相關中小銀行,構建內外貿一體化平臺,確保跨境多方交易關系及數據真實可信。
而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去年11月推出IFAB區塊鏈貿融平臺,通過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實現貿易融資全業務流程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有望將兩者打造的壹企鏈智能供應鏈金融平臺與IFAB區塊鏈貿融平臺、境內外海量大型核心企業及國際銀行連接起來,構建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打通資產、信貸、ABS、理財、保險、構建金融全產業鏈生態。
三強聯手開啟供應鏈金融生態圈4.0時代
2018年金融壹賬通的壹企鏈一經推出,即成功運用在福田汽車、中鐵建等眾多核心供應鏈上,突破性的解決中小企融資難問題。對此,葉望春總結道“供應鏈金融”經歷的4次迭代:從以核心企業信用為支持的中心化模式的1.0時代到互聯網以及動產質押的線上化2.0時代;再到以平臺化為顯著特征的3.0時代;最后到供應鏈和營銷鏈全程信息集成和共享的4.0時代。
而由三方強強聯手,帶動核心企業、中小企業、銀行、智庫、政府、海關、稅務、跨境貿易等各方面資源紛紛涌入的委員會,就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為核心技術的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模式載體。
為中小銀行獲得27萬億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入場券,成為緩解中小企融資難的燃動力。過去大型銀行搶占了大部分大型企業的融資服務,而供應鏈融資預計到2020年規模超27萬億,但中小銀行又不敢貸。葉望春表示,希望此次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建立,能提升銀行風控能力和放貸意愿,在滿足中小企融資需求的同時,幫助廣大中小銀行提升供應鏈金融中的貸款業務能力,掘金20萬億供應鏈金融市場。
金融壹賬通以科技賦能,顛覆傳統供應鏈金融,成為智能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CPU。通過運用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計算等金融科技,將過去相對割裂的核心企業、中小企業、中小銀行,以及政府、協會、智庫等各種資源更加緊密地鏈接起來,打破各自信息孤島,打造一個共同繁榮、各方多贏的智能金融生態圈。
科技助力供給側改革 推動中國經濟高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金融要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多數供應鏈核心企業,都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產業、支柱性企業,而低效的供應鏈運轉,將造成庫存高企、資金積壓、成本高昂,嚴重阻礙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在會議上指出,積極集合銀行、企業和金融科技智慧,三方協同作戰,才能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踐行國家戰略提供支持,才能為新時代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新發展貢獻力量。
參會嘉賓普遍認為此次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將助推我國支柱產業資源整合與供應鏈效率提升,推動我國供應鏈金融加速發展,提升核心產業、核心企業的上下游資源整合和運轉,助力各大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1021-39858881
空運價格及航班查詢
2貨物描述
描述貨物信息和目的港
3確認航班
確認航班時間進行訂艙
4貨物進港
貨物安檢并配上航班
5貨物跟蹤
及時跟蹤貨物航班動態
6到港通知
通知客戶提貨或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