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小區里的快遞驛站為居民帶來便利
有人稱做菜鳥驛站,錢并沒那么好賺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楊桂芳/文
鄧萬里/圖
白天無人在家等快遞,擔心快遞上門不安全,不少人已經習慣使用各種快遞驛站、快遞柜來收快遞。
用戶的需求、快遞公司節約成本的需要、政策利好的加入,讓“物流最后100米”的末端物流很可能成為2018年的“風口”之一,不僅原有的菜鳥驛站、媽媽驛站、嘿客在尋求新的運營方式,一些第三方資本也很可能會入局。
【現象】
菜鳥驛站少了
最近的驛站超過1公里
拿個快遞最少要跑1.2公里,董女士感覺,這確實有點兒太鍛煉身體了。
住在鄭州市遠大理想城的董女士,屬于每天早出晚歸、經常出差的工作狂,在網上買買買也是她生活的樂趣,只是快遞寄到公司,每天被快遞員喊名字,老板總是感覺她不務正業;而一些隱私商品,恰逢自己不在的時候送到公司,被同事簽收了也挺尷尬。
但如果寄到家里,白天是肯定沒人收,碰到出差,三四天沒有人收都是常事,快遞柜也放不了那么多天。
“起先寫家里地址,我不在家快遞員竟然把快遞送到了鄰居家讓我自己去取。”董女士說,這樣送了幾次,鄰居雖然嘴上不說,但也覺得代收快遞比較煩。
為了不麻煩鄰居,她就把快遞收貨地址改在附近的菜鳥驛站。家門口原來的一家小超市就承擔菜鳥驛站收發快遞的業務,回家順路取回非常方便,但從上個月開始,這家菜鳥驛站不做了,最近的驛站距離她家1.2公里。
其實不單是董女士,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菜鳥驛站的用戶都發現,周邊的菜鳥驛站少了不少。
“原先周邊五六家驛站,現在就剩下一家了,距離也超過1公里。”在鄭州城開水城居住的陳女士說,在快遞柜配置不足的情況下,小區周邊的菜鳥驛站讓她收發快遞方便了不少,但從上個月開始,她購物時發現1公里之內菜鳥驛站都沒有了。
【聲音】
“做菜鳥驛站 賺錢不容易”
讓網購達人喜歡的菜鳥驛站,為什么變少了呢?
鄭州市九龍城一家菜鳥驛站,年前貼出了轉讓通知,但現在門面房還是空空蕩蕩,并沒有轉讓出去。
“其實想通過菜鳥驛站賺錢并不容易。”常先生曾在這個小區運營了一家菜鳥驛站,不像部分菜鳥驛站是一些社區便利店附加服務,他租了一間門面房來做菜鳥驛站。
房租、水電等固定開支,每月3000多元,人工由他和妻子來完成,沒有算入成本,但就是這樣,想僅靠快遞撐起這個店面也不容易。從快遞員手中代收一件快遞,驛站就賺2到3角錢,這意味著3000多元成本,每天需要400件快遞才能夠本,而這個小區因為入住率、用戶習慣等,當時并沒有太大的快遞量,做了半年多,一直在成本線上掙扎,他就把店面轉讓了。
而另一部分商戶表示,他們是被菜鳥驛站淘汰的點。
一家做了2年多菜鳥驛站的干洗店店主楊先生說,上個月接到通知,他這個驛站被裁撤了,原因是他們接的快遞量不夠。
“撤了就撤了吧,本來我們做這個也不賺錢。”楊先生2015年“雙11”之前,在他和妻子經營的干洗店注冊了菜鳥驛站,交了1000元押金并安裝了相關系統。楊先生說,安裝之后菜鳥驛站方面就沒有再給他們提供什么服務,盡管他這個店位置也挺好,但店里面接收的快遞量一直不多,如果不是“雙11”這樣的旺季,有時一個月快遞量也就是千把件,收入也就是二三百元,但收件、取件兩人還是要付出不少勞動。
據他所知,這次周邊和他們一樣的菜鳥驛站,裁撤了4家,原因都是收快遞量不夠。
菜鳥驛站運營人士也表示,確實在對鄭州市的菜鳥驛站進行優化,取消的站點一般是服務不過關、場地有限、收件量少,他們后期還會遴選合適的站點加入。
【分析】
末端物流
或成2018年市場風口
雖然菜鳥驛站不好做,但作為末端物流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卻成為2018年的“風口”行業。
對快遞公司和消費者來說,隨著我國快件量的高速增長,傳統送件上門的投遞方式也不再完全適用于任何情況。
工作日送貨上門時住戶不在家,快遞重復派送會讓快遞公司派送效率低下,在我國快遞量越來越大,快遞人員的缺口也越來越大。對消費者來說,出于安全、工作時間等考慮,送貨上門現在也變成了一件略為尷尬的事情。
而從政策方面來說,2017年6月,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快遞末端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快遞入區”工程,聯合相關部門綜合利用現有的連鎖商業機構、便民服務設施、社會公共服務中心等開展投遞合作,爭取將智能快件箱和末端投遞服務中心等設施列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
而進入2018年,在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把之前“意見”中的積極推進“快遞入區”工程的說法,改成了加快推進“快遞入區”工程,并大力發展第三方和智能終端服務體系。
將在今年5月1日開始執行的《快遞暫行條例》,也提到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采取多種方式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必要的便利。
現在,不僅是菜鳥驛站在做終端快遞,圓通的媽媽驛站、順豐的嘿客等,都已經在鄭州經營著類似的業務。還有一些與快遞無關的第三方創業公司也在進入末端物流,諸如逗妮開心、蜂站、藍店、小象驛站等,都已經開始在上海、杭州、廈門等地跑馬圈地。
【思考】
探索末端物流的多元化收入
“只是收發快遞,盈利模式太單一,地方選得不好就不容易賺錢。”在鄭州經營多個快遞驛站的張寧說,他做的既有菜鳥驛站,也有媽媽驛站,在他看來選址太重要了。
小區要有一定的體量,高層的新小區最好,這樣保證有足夠的快遞。當然,運營的場所也要選好,沒必要很光鮮的門面,控制成本很重要,能讓小區居民方便找到就行了。他在一個小區驛站找的就是居民樓一樓的一個標間,房租只有1000元,現在一天能收500件到600件,運營了一年多時間,周邊的菜鳥驛站就剩下他一家了,驛站也就越做越好。
“現在做菜鳥驛站還是不錯的,淘寶App上會有引流,無論是選擇菜鳥驛站代收,還是退貨時提示菜鳥驛站發快遞寄回,都會將人群引向驛站。”他說,這個優勢是其他末端物流品牌沒有的。
但是,在省外加盟過第三方創業公司驛站的袁女士說,第三方平臺雖然沒有淘寶平臺引流,但他們地推人員會提供其他服務,比如幫助驛站和附近的快遞員搞好關系,讓他們把原本郵寄到家的快遞放在驛站。
除了收發快遞外,不少運營末端物流的品牌也在考慮,加入其他盈利模式讓加盟商可以穩定地經營,諸如便利店、充值繳費等。
比較早進入末端物流的順豐旗下品牌“嘿客”,就想做驛站+便利店,但因為貨品太少等問題,做了兩年多情況并不理想。圓通的媽媽驛站,在上海也嘗試了社區生鮮店“媽媽菁選”,并表示以后媽媽驛站都將改成便利店的形式。
“如果你現在想做驛站,如果公司沒有給你其他政策或是限制,建議你最好是做便利店順便做驛站,這樣壓力會小一些。”張寧說,快遞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留給末端物流利潤空間也不會太大,尋找其他盈利方式配合更容易活下去。
1021-39858881
空運價格及航班查詢
2貨物描述
描述貨物信息和目的港
3確認航班
確認航班時間進行訂艙
4貨物進港
貨物安檢并配上航班
5貨物跟蹤
及時跟蹤貨物航班動態
6到港通知
通知客戶提貨或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