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廣物流平臺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甲方企業。雖然互聯網在2C領域發展十分迅猛,但在合同物流領域互聯網帶來的變化還很小。以物流招標為例,基本還停留在過去的招標管理模式,還是以線下招標、選標、評標的流程為主要方式。
下面,結合個人的一些理解,簡淺地分析一下甲方傳統招標模式的主要問題。
1. 青睞大三方,業務轉包環節多
大甲方搭配傳統大三方,好像是物流行業的約定俗成的規則,貌似也是一種門當戶對的體現。500強甲方企業,就得找個配得上自己品牌地位的大三方,這樣才有逼格。實際上,很多傳統大三方并不干具體物流活,以轉包管理為主,具體的物流業務都是小微物流公司在操作。傳統大三方除了有資質、資金外,其實就是業務環節中額外的一環,在物流供應鏈的服務過程中不創造任何價值。在經濟粗放式發展的階段,大企業創造利潤比較容易,也不在乎多些物流成本。而今天,有哪個企業不在乎成本?要降低成本,就要去除沒有價值的環節。
2. 封閉的物流供應商體系,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甲方選擇物流供應商,喜歡用熟悉的。有的從業務熟悉角度考慮,有的從資質角度考慮,有的從關系利益角度考慮。雖然,很多甲方在招標前會發布招標公告,但是每次招標下來,老物流服務商的比例一直很高。新供應商進不來,就很難促進供應商體系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老供應商容易形成同盟,共同抵制新進入的供應商,綁架甲方,讓甲方難以引入新供應商。如果形成這樣的局面,甲方將十分被動。
3. 線下招標,數據化程度低
最近看了一篇關于合同物流的分析報告,報告中指出,甲方企業進行合同物流招標時,純線下操作占 69%,線上+線下 25%,只有不到7%的甲方選擇線上招標。甲方招標還停留在紙質化辦公的時代,連信息化都還沒有實現,更何談數據化。線下招標,無論怎么優化流程,都很難實現透明和公平,也難以采集有價值的數據。未來,甲方招標要向信息化、數據化方向發展。
4. 計劃性招標,難應對供應鏈的需求變化
幾乎所有的甲方企業都進行計劃性招標,49%的甲方企業按照年度進行招投標,45% 的甲方企業按照2-5 年進行招投標。由此可見,甲方合同物流的招投標頻率大多數是 1-2 年。
在互聯網時代下,市場需求瞬息萬變,還在按照年度進行物流招標,時間跨度那么長,如何能精準預測未來一年的物流運力資源的變化、如何預測物流成本的變化、如何能夠精準預測物流需求的變化、如何能確保未來一年物流服務質量的持續性?
在互聯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今天,還在依靠傳統的計劃性招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甲方合同物流的傳統舊模式有很多問題,在新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甲方應該積極向新物流供應鏈方向轉型發展。我們物流互聯網平臺應該深度思考、積極創新,針對甲方推出靠譜的、降本的、高效的、高科技的互聯網+物流服務,助力甲方向新物流供應鏈模式轉型發展。
1021-39858881
空運價格及航班查詢
2貨物描述
描述貨物信息和目的港
3確認航班
確認航班時間進行訂艙
4貨物進港
貨物安檢并配上航班
5貨物跟蹤
及時跟蹤貨物航班動態
6到港通知
通知客戶提貨或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