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情況介紹
1、利潤表
收入:711億,增長24.7%,全行業增長25%。外部原因為最近幾年中層消費升級,對快遞質量要求更高,對中高端的需求能夠拉動。
今年的IT投入帶來了在電子方面的很大進展,現在的電子面單率是98%,即大量的數據可以通過線上管理,對不論是C端亦或是B端客戶的畫像可以進行精準營銷,提升粘度,因此收入質量有所提高。
傳統業務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增長,新業務的增長也是很樂觀,現在重貨、冷運、國際、同城配等增速都非常快,這些解決的是大的B端客戶所需要的物流場景。傳統業務新業務以前是7:3,現在是65:35,未來期待新業務的占比能夠占到一半。
歸母凈利潤:47.71億,包含了轉移豐巢的股權的錢。
扣非凈利潤(對賭口徑):37.7億,完成業績承諾130%。
毛利率:從2016年的19.69%升至20.07%,主要是成本的控制。
1)營業成本結構:職工薪酬占比下降,外包成本占比提升,主要是靈活用工的占比提升,如果要分析人工成本的話,外包成本當中分為人工成本和運力成本。
人工成本現在占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主要是今年加強了智能管理、微信下單(把輸單崗位解放,這塊成本減負半年就是3億)、手寫面單成本節省1億,這里可以看到新工具帶來了4億的節省。
2)運力成本:對收入占比提升了1.2pct,主要是加大了投入,保證時效和破損率。以及新業務的投入,冷鏈、醫藥、重貨都是分開的網絡,在平衡了新業務投入和流程優化之后,總體我們希望能做到這個比例較為平衡。
3)其他經營成本:物料更環保、成本更下降。毛利率季節性:從季度趨勢來比較,17年四季度的波動性比16年更窄,說明投入上面更加謹慎,未來在季度間毛利率波動的控制會加強。
扣非凈利潤:主要看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我們的管理成本大概持平,我們管理人員的人數和2016年持平,因此存在規模效應,但由于IT帶來的投入、專利費用以及折舊抵消了管理人員上的規模效應。
分紅:賬面資金充裕,回報股東。但考慮未來可能的投資,所以分紅比例穩中有升。
2、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率降低,籌融資的空間更大。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帶來的現金更大。
投資活動:24.25億的現金流出,比2016年看表觀數字是更少了,主要是以前閑置資金都會做理財,但今年我們做了自己的財務公司的同業存款,收益更高,所以理財產品有一些贖回。
3、業務
過去客戶需要的是標準化服務,現在的客戶需要的則是定制化服務。因此順豐從重量維度,擴展到了重貨;溫度角度擴展到了冷鏈。
順豐申訴的四個指標遙遙領先于同行,在去年也是持續地下降。
重貨業務:這一塊,從15年開始發力重貨,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和289個城市,現在做到44億元的業務收入,日均噸數是翻番。
我們的重貨是能做到門到門的服務,時效性也比較穩定。所以開辟了一些新客戶,比如廚衛、快時尚。未來的目標是日均萬噸,能夠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服務質量。重貨方面我們分大包和小額零擔(100-500kg),另外500-3000kg的市場是大票零擔市場。
醫藥冷鏈:加大投入是在16年初,從山東疫苗事件以來。今天已經進入了22個省,12條干線運輸。整個行業是3000億的規模,和全國54%的疫苗廠商有合作,也和藥廠藥店平臺有合作。現在合作的大客戶當中,南方有華潤三九廣藥,北方有哈藥,疫苗主要是賽諾菲。
未來國家有三個大的醫藥改革政策——
1)今年6月之后國家實施兩票制,以前會有6-7層渠道,兩票制之后能夠有機會;
2)是醫藥分家,以后是藥房取藥;
3)更多的藥品直接是藥廠直接運到藥房,藥品的電商化程度會提高。順豐選擇的醫藥網絡在行業內是最全的,順豐提供的是全程可視化的溫控管理。
食品冷鏈:市場3000億。51座食品冷庫,倉庫是冷鏈的核心,基于消費地布倉。順豐選擇和夏暉成立了合資公司,我們認為這是提升我們冷鏈物流能力的一個提升,順豐有C端的冷鏈服務提供,而夏暉是麥當勞的服務商,質量體系很完整,以后我們會是一個開放平臺,會擴展到餐飲平臺和餐飲連鎖。
同城配:現在全網有全職小哥6000多,全網的小哥也有很多是利用中午的兼職時間。100多人的技術團隊打造了一個同城系統,能夠對接不同的消費場景。我們和知名的快餐連鎖合作,可以實現96%的訂單在30min送達。
國際業務:今年增速是40%,主要還是跟著跨境電商的腳步出去。我們在歐亞區域的增長非常明顯,主要是——
1)歐洲等區域現在也開始接受電商;
2)我們在國際設了30多個保稅倉,是為了在歐洲也能完成倉配模式。另外美國的那條線,我們會繼續和UPS的合資公司進行,雖然6月已經設立,但四季度才拿到商務部的牌照,所以預計18年才會開始實施。我們會共享客戶、共享基礎設施,我們更多是探索中國-美國線路的發展。
總的來說,我們有這么多業務板塊,為的是長期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
4、科技
順豐科技自身有2000+人,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包含上外界的現在總的研發人員在3000+人,我們的募投項目中有30+億是做IT研發,但這當中實際不止。現在已經簽了9家海外高校和11家科研機構一起合作。
順豐科技圍繞著順豐的業務進行研發——
1)現在下單的過程中是智能客服,代替人工客服,節約很多人手;
2)智能寄件:對財務上提供了3個億成本節約已經體現;
3)收派環節:快遞的波峰波谷很明顯,比如11點前很忙,11-2點很閑,收件又很忙。所以這當中收派人員在中間錯峰的時候送外賣增收。對公司來說更靈活也更有效。
中轉:蕭山機場頂峰的處理量是1小時15萬票,全自動分揀儀器規模很大,西門子幫忙做的,價格也不菲,所以只有26個中轉場完全自動;選擇在研發中小型的自動化設備,capex盡量不要太大。
總結科技:新零售的環境下,單純做電商的配送已經不再足夠,以前更多是標準倉走到終端消費者,但現在大家對標準倉的要求更快。
我們在標準倉上也能做到類似于傳統電商的倉配產品,也有一些多功能倉,能夠滿足定制化要求。我們的系統能夠做到調度到每個小哥的細化程度。
最后是店配,可以知道每家店的sku的水平,客戶的換貨退貨逆向物流也能夠完成。
生態鏈上,最后豐巢的覆蓋率已經是最高的了,數據能夠提煉得更精準。
5、機場
公告里公告機場需要有300多億的capex,2月份的時候剛剛立項獲得通過,在這個巨大的項目審批過程當中,立項是一個初步情況,當中會從預可研、科研、再到初步設計很審批通過。
接下來的18個月,會定下來一些事情:是否有客運、建設多少個跑道等等,后續都有待觀察。美國當地,因為有樞紐的產生,改變了美國當地供應鏈的既有布局,鄂州能夠2小時輻射到80%的GDP,會對全國的商品供應結構也產生影響。
Q&A問答
1、公司在跨境電商領域,物流戰略如何打算?戰略投入大概會持續多少年?
答:跨境電商有兩個路由,一是出口,二是進口,我們做的比較好的是出口,有一部分是借助了郵政網絡做的經濟產品。2018年的話會在跨境電商的進口上發力,美國一個中高端百貨會在中國建立電商平臺,以后順豐會幫助他們進行集貨,運到香港和上海實現全程物流。
總體來說我們還是本著盈虧平衡的狀態去做投入,未來在國際方面應該起碼會有50%左右的一個增長。
2、公司業務很多,哪些部分是重點?
答:管理層在之前已經有一定的論證過,從IT投入到航空運力,核心的支出是和這幾個板塊有相當大的協同性。我們的快遞、重貨和冷鏈,都是可以借助物流網絡一起發展。從組織價格來說,各個事業部有各自的CEO和各自的權限。我們以后更多是深耕行業,比如3C行業、服裝行業等等,都不是單獨的物流能力能夠服務到的,來圍繞這些行業解決他們的痛點。
3、月活用戶數量增幅30%,但包裹數量的增速不如用戶數增速快,這個要如何解讀?
答:月活用戶數是從62萬增長到82萬,現在很大的客戶群是中小B,這些客戶交給我們完成的服務還是中高端的,所以雖然還是中小B,但他們的議價能力并不高,所以今年的收入比量的增長幅度更高,這個是匹配我們中高端市場的定位的。我們的成本配置是根據量來的,所以如果收入增長比量的增長高,對毛利有利。
4、順豐的研發投入比較大,費用化的多少,資本化的多少?
答:總的金額16億,包含了研發運維,資本化4.8億,其他的都費用化了。
5、順豐同城配,客戶當中有天虹商場,這當中是一個什么模式?
答:這是我們在深圳區域做得非常成功的例子,原先是一些兼職的快遞員在做,所以現在有一些快遞員做。
6、今年的稅率比往年更高,主要是什么原因?今后的稅率怎么看?
答:我們的稅率在26-27%左右,我們有很多原因導致了差異,比如有遞延所得稅、各地的補貼等,稅率預計基本穩定在這個水平。
7、公司對2018年的預期毛利率水平的上升嗎?
答:新業務的投入在初期會有一個投入期,比如裝載率不足,但是要有足夠的運力在跑,才能夠滿足客戶的要求。但我們的策略是在不影響全年的毛利水平,盡量維持在20%區間的水平上進行投入。
8、是否會受益于交通運輸業稅率下降?
答:我們剛說到的稅率是所得稅稅率,剛才說的三擋變兩檔是增值稅,可能從11%降到6%,對我們的影響可能不會很大。以前收派本來就是按照6%來的,而且增值稅是銷項減進項,所以它的綜合影響不會太大,當然我們后續會密切關注。
9、什么時候新領域能夠獨立造血?
答:率先拓展這四個領域,我們有網點、信息系統和飛機,重貨。重貨業務現在已經是收支平衡了。冷運的話,國家政策是個很好的東風,基本上顛覆了醫藥的配送體系,所有人都在多方布局,盈利方面,一旦裝載率和使用率就會成為規模效應的提供方。
同城業務現在計劃要再建一個同城的團隊,這個專屬團隊如果存在,能夠接的單可能更多。
10、怎么看待市場的新的競爭對手,比如京東物流?
答:整個物流市場的效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物流成本占GDP)。有新的參與者來參加,大家還是在找新的客戶找新的資源。我們這樣看待京東物流——
他們的配送效率和服務還是非常好的,如果和京東物流作對比,它的模式還是倉配為主,基于京東電商是業務核心,主要是要滿足電商配送的核心,這和順豐模式有很大不同,順豐還是網絡快遞。這也決定大家服務的對象是不同的,京東的前線員工和車輛數量等和我們比較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雙方暫且還沒有直接的競爭。另外京東物流的優勢是京東有商流,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它無法承接例如菜鳥之類的貨源。
11、京東未來會對順豐的利潤率造成影響?
答:順豐的利潤率是依靠時效和質量來的。順豐選擇最賺錢的是C或者小B,這些主要是文件和高價值的零部件等,他們的要求是高效,這需要很強的信息管理系統和飛機或者干線,我們很尊敬京東,但要完全取代順豐不是很現實。雙方還是差異化的。
12、未來的capex大概是什么計劃?因為新機場的capex可能在19年才會開始,新機場的話,UPS、fedex的hub可能會移到新機場,我們的業務量大概會有多少移到新機場?
答:我們17年的資本開支在56億,占收入比重是8個點,未來我們航空樞紐投入是40+億,總體來說我們的資本投入是維持在占收入比重的10%。這樣看我們的資產負債率還會是很健康的。
13、分紅率今年有所提高,管理層覺得理想的分紅率在什么水平?
答:長遠還有資本開支,可能派息不會繼續超預期。
14、未來三年人員的規劃如何?更替率在過去三年是什么樣的趨勢?快遞小哥的日均服務時長、單數、月均收入,在過去三年和未來三年的計劃如何?
答:從人的規劃來說,我們新的業務,重貨和冷運主要是針對B端,意味著我們收派人員的占比不一定是隨著業務量增加的。過去兩年服務于順豐的人數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我們的業務量每年都有20%以上的增加。
我們的傳統快遞中,我們過去最重要的KPI是人工效能,這是過去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每年都是按照個位數百分比來增長的。雖然順豐科技是15年開始,15年沒人派件量是80+,現在是超過100。現在我們的IT投入帶來的快遞小哥的工作強度下降。現在豐巢也是提升快遞派件效率的手段,現在一些CBD地區,豐巢的利用率是100%,收派員的效率提高了3倍。順豐的流失率在行業當中是比較好的,大概是在30%左右。這個自有員工里的流失率肯定是下降的。
15、是否有18年的指引(包含收入和凈利潤)?
答:過去三年的收入都是20%以上的增長,我們有信心繼續,毛利盡量保持。
16、電商/商務/個人散件的業務量占比大概多少?
答:電商件的票件數的占比會高于收入的占比。我們的維度是月結客戶和個人客戶的占比是1:1。
1021-39858881
空運價格及航班查詢
2貨物描述
描述貨物信息和目的港
3確認航班
確認航班時間進行訂艙
4貨物進港
貨物安檢并配上航班
5貨物跟蹤
及時跟蹤貨物航班動態
6到港通知
通知客戶提貨或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