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中國物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快遞行業發展迅猛。在此背景下,快運企業紛紛追求上市,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2018年1月16日,德邦股份正式登陸A股,歷經三年“長跑”終獲圓滿結局的同時,德邦股份也成為了中國第一支IPO快運企業,而早前百世則成為了第二家成功登陸美股的中國民營快遞。如此一來,無論是處于第一梯隊的順豐、“三通一達”,還是第二集團的德邦、百世等,基本都已實現登陸資本市場,而天天委身于蘇寧后,曾一度流出上市傳聞,最終卻不了了之。
至此,中國快遞市場一二線企業能夠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均已完成上市目標,而下半場的競爭也已到來。
行業增速放緩,順豐占據龍頭優勢
本周,順豐控股發布了2017年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10.94億元,增幅23.68%;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7.71億元,同比增長14.12%。
目前,順豐控股、百世集團、中通快遞均披露了2017年年報,韻達股份、申通快遞也已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在營收方面,順豐控股、百世集團、中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分別為710.94億元、199.9億、130.60億元、126.57億元、100.25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順豐控股以47.71億元排名第一,中通快遞次之,達31.59億元。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凈利潤分別為15.94億元、15.80億元。百世集團依舊虧損,但在毛利率層面扭虧為盈。
據統計,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401億件,同比增長24.5%,業務收入達到了4950億元,同比增長24.5%。相比于2016年,2017年整體業務量和收入分別下降了26.9%和19%,總體看來,整體業務量增速的放緩和行業領頭集團的增長放緩不無關系。
雖然目前順豐以高盈利和凈利潤穩占龍頭,但申通、韻達的凈利率卻顯著高于順豐。不過,這也是因為順豐和“四通一達”的經營模式差異。重資產的順豐采用直營模式,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業務壁壘高;“四通一達”則乘著電商發展的東風,采取加盟制迅速“跑馬圈地”,成本相對要低。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順豐、三通一達、德邦、百世等正式上岸登陸資本市場后,整個快遞快運行業迎來了下半場競爭,而競爭的對手中,還有一個后起之秀京東物流。
快遞行業布局技術,壁壘正快速筑高
快遞行業的上半場競爭是“跑馬圈地”,拼的是規模、服務、價格,而到了下半場,拼的就是技術和數據了。
在實現上市之后,快遞企業的上市資本將用于各公司核心資源儲備和核心能力建設,除了將盤子做大,更要在技術上下功夫,未來壁壘高筑、新進者很難進入,最終逐步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在技術方面,順豐在其年報中指出,要打造“天網 + 地網 + 信息網”三網合一配送理念,即全貨機 + 散航 + 無人機組成的空運“天網”,以營業服務網點、中轉分撥網點、陸路運輸網絡、客服呼叫網絡、最后一公里網絡為主組成的“地網”,以及以智能設備、智慧服務、智慧決策、智慧包裝、機器圖像識別、車聯網等組成的“信息網”。
這中間包括物流無人機、智能設備、智慧服務、智慧決策、智慧地圖、機器圖像識別、順豐車聯網、順豐云倉、全自動分拆等,幾乎將不需要快遞員。
順豐之外,京東和菜鳥也在積極布局無人配送技術。
京東物流則是在2016年成立X事業部,將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超市四大業務囊括其中,而作為世界頂級的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儼然成為了中國快遞企業的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物流在西安投入使用的無人站便是無人車、無人機和無人倉的結合體。并且計劃在四川建立185個無人機機場,建成后將實現24小時內送達中國的任何城市。
此外,菜鳥物流目前已經成立喵遞宅配,進入無人配送領域。未來當日達、1小時達、三公里理想生活圈和全球72小時必達成為菜鳥網絡的目標。
隨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也應該同樣重視運營管理中產生的數據,并以此為基礎調整企業運營的節奏,優化運營流程,達到真正的“精細化”管理。
此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物流快遞企業必然經歷的產業革命">順豐和菜鳥的數據爭奪戰,也正式表明了大數據對于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中通快遞曾向媒體表示,對數據的準確分析,能夠預測并設立臨時性的分撥中心,提升配送的效率和服務質量。
未來,快遞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所筑建的壁壘。如何構建一個物流生態平臺,用技術和數據去發揮出綜合效應來,這是所有快遞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
1021-39858881
空運價格及航班查詢
2貨物描述
描述貨物信息和目的港
3確認航班
確認航班時間進行訂艙
4貨物進港
貨物安檢并配上航班
5貨物跟蹤
及時跟蹤貨物航班動態
6到港通知
通知客戶提貨或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