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開出一成都 萬戶千門入畫圖
——寫在成都雙流
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之際
12月11日,成都雙流國際
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成為繼北京首都
機場、廣州白云機場、
上海浦東機場之后,中國內地第四座、中西部第一座躋身全球“5000萬級機場俱樂部”的機場。
近年來,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股份公司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及民航局工作要求,將建設成都國際
航空樞紐作為戰略性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在基礎設施擴容升級、航線網絡拓展完善等方面加快建設步伐,創造了“平均每三年一千萬”的“四川速度”。數據顯示,2004年10月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2009年11月突破2000萬人次,2012年12月突破3000萬人次,2015年12月突破4000萬人次,2018年12月實現了5000萬人次的突破,年均旅客吞吐量增速接近10%。
如今,詩仙李白筆下“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成為歷史。一條條空中金橋從成都架向五大洲,拉近了天府之都與世界的距離。身處草樹云山如錦繡的成都,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國際范兒”與“樞紐范兒”。
通達全球 編織密集航線網絡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展開世界地圖可以看到,從成都始發的國內、國際航線正日益密集。從1987年的國內航線25條、國際(地區)航線1條,到如今開通航線332條,其中國際(地區)直飛航線111條,雙流機場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國際樞紐航線網絡格局基本成形。
時光倒回到2010年5月,距離第二跑道投用還有一年,距離2號航站樓正式運行不到兩年。雙流機場高層審時度勢,把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時間和更廣闊的空間。在認真分析區域經濟、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后,雙流機場制定了“開美、加歐、通中、達澳、到非、蓋亞”的國際航線開通戰略,即開通美洲航線,增加歐洲航線,連通中東、大洋洲和非洲,覆蓋亞洲主要城市和旅游點。
為了加快航線開辟力度,機場集團和股份公司領導帶頭跑市場。2011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期間,機場主要領導向與會航空公司和機場代表推介成都,并誠邀他們參加2012年在成都舉辦的亞洲航線發展大會。隨后,機場主要領導走出去,拜訪和邀請目標航空公司開通至成都航線的步伐提速。2014年,美聯航正式開通成都—美國舊金山航線。一年后,雙流機場首條非洲航線成都—毛里求斯航線開通,實現了航線覆蓋五大洲的目標。
一條條國際航線的開通,讓世界對成都的認識日漸提高。談到成都,《財富》雜志總編蘇迪安曾說:“成都已經成為中國西部的經濟中心,是進入西部的一扇窗。”2015年,世界機場城市大會在成都舉辦,雙流機場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2016年,第22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辦,參會代表達到3500名,會議規模創歷屆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會期間,成都市政府聯手機場集團,與6家航空公司簽署了9條定期直飛國際航線的合作協議。
隨后的兩年,雙流機場堅持以“深耕歐非、加密美澳、覆蓋亞洲、突出東盟”為航線網絡規劃方針,新開洲際直飛航線,補缺亞洲境內航線,初步形成了通達性強、輻射面廣的航線網絡布局,國際(地區)航線在中西部地區居第一位。
擴容升級 全力打造智慧機場
“對致力于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的雙流機場來說,編織密集的航線網絡只是第一步。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夯實安全運行基礎,為航空公司和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
服務,讓更多的航空公司愿意飛進成都,讓更多的旅客選擇雙流機場作為目的地或中轉地。”雙流機場負責人表示。
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雙流機場飛行區升級改造、擴能改造、A-CDM系統建設、智慧機場等項目紛紛上馬,以提升機場運行保障能力。目前,機場總機位數達到202個,機場高峰時段航班起降量增加到52架次。同時,雙流機場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6年對國際進出港流程進行優化,新增國際轉國內中轉區、國際轉國際中轉區、中轉旅客休息區、行李直掛分揀區等功能區,以及海關開包查驗區等聯檢工作區,使機場具備了中轉旅客行李直掛功能。
多年來,秉承“天府空港,同行,同分享”的理念,雙流機場一直努力讓旅客出行順暢、滿意。今年8月,雙流機場遭遇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時間最長的雷暴過程。數據顯示,面對惡劣天氣,機場航班始發率和放行率都達到了80%,較去年同期提高17%。究其原因,機場工作人員說:“這源于機場運行管理委員會的大力協同,也得益于A-CDM系統和CDM系統的高效運行,從而實現機場的智慧、高效運行。”
隨著智慧中轉平臺建成,國際中轉旅客在申請和使用中轉增值服務過程中可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國際中轉旅客關注雙流機場微信公眾號,通過國航、川航及攜程的網上售票系統,就能獲得中轉電子優惠券。旅客到達機場后,只要出示二維碼,就可以享受優惠或服務。
不僅如此,雙流機場還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旅客通關全程流的自主化服務,逐步實現智慧服務;通過建立覆蓋全場的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系統,逐步實現智慧安防;通過整合全場生產運行、旅客、安全防范、商業經營等信息數據,逐步實現機場整體安全運行、經營管理情況的實時掌控,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破浪遠航 繪就“兩場一體”新藍圖
一座機場,一座城。作為城市窗口,雙流機場在助力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越來越密集的空中金橋連通世界時,成都早已從一座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發展成為國際產業合作與經貿交往的活躍匯聚點。四川省商務廳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落戶四川的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4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四川省不斷發展,有效提高了全省的外商投資水平。
在雙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之際,在直線距離約50公里的簡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按照規劃,總投資逾700億元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于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能夠滿足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32萬架次的需求。
兩三年后,成都將正式邁入“雙機場時代”。當前,按照“兩場一體”運營的戰略思路,機場集團正圍繞空域一體、運營一體、組織一體、市場一體、兩場地面快速連接等機場運行核心問題全面發力,以期為成都“雙機場時代”貢獻成都智慧,建立成都模式。
雙流機場方面表示,將以“長短結合、寬厚兼顧”為原則,一方面繼續開辟洲際航線及亞洲重點航線,認真研究國際航線“以短養長,以長促短”網絡式發展,如構建北美—成都—南亞、歐洲—成都—東南亞/大洋洲等繞航率低的中轉航線網絡,呈現客源互補的持續發展態勢;另一方面,拓展南亞、東南亞航班厚度,以高頻率航班創造更多中轉銜接機會,不斷提升樞紐中轉聚集效應。在貨運發展方面,機場將按照客貨運并舉的原則,積極尋求政策支持,全力打造
航空貨運樞紐,吸引大型
物流集成商和
航空貨運公司在成都建立基地。
新時代,一張嶄新的“萬戶千門入畫圖”的畫卷正在成都徐徐展開。新起點,新征程。展望未來,雙流機場將把今天的新成績化作明天的新動力,乘風破浪,砥礪前行,不斷鞏固成都作為中國“航空第四城”的地位,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早日實現“朝發夕至,通達全球”的夢想。